今天是
期刊信息

刊名: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
主管: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ISSN:1673-9523
CN:11-5581/R
语言:中文
周期:半月刊
影响因子:0
被引频次:156176
期刊分类:药学
期刊热词:
护理,疗效观察,疗效,临床疗效,疗效分析,临床疗效观察,护理体会,护理干预,糖尿病,腹腔镜,

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中国现代医生》杂志征订启事

来源: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7-31 18:3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是甲状腺癌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主要分为乳头状甲状腺癌(PTC)和滤泡状甲状腺癌(FTC),其组织分化较好,恶性程度低,生长缓慢,预后一般较好,但仍然有

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是甲状腺癌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主要分为乳头状甲状腺癌(PTC)和滤泡状甲状腺癌(FTC),其组织分化较好,恶性程度低,生长缓慢,预后一般较好,但仍然有一定的复发和死亡率[1]。据国际相关资料统计显示,各国的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2],已成为世界发病率增长最快的恶性肿瘤之一,在北美及亚太地区已经成为排名前10名的常见的恶性肿瘤。关于影响DTC预后的因素,至今仍有很大争议。为了能够更好地了解各因素对DTC预后的影响,现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Meta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临床病理学诊断为DTC的患者;②提供较详细的病例资料,进行随访并提供相关资料的10年生存率。排除标准:①试验设计存在明显缺陷的文献、重复发表的论文、综述、会议论文;②失访率过高,超过20%。 1.2 文献检索 以“分化型甲状腺癌”、“预后”、“影响因素”为中文主题词或关键词,以“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 OR 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s”、“prognosis”、“influence factor”为英文主题词或关键词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Medline、OVID、Cochrone library、SciVerse ScienceDirect数据库。检索从建库到2013年9月的全部文献。 1.3 资料提取 通过阅读题目、摘要、全文,对资料进行提取。提取内容包括:患者性别、年龄分段、肿瘤大小、病理分型、是否有淋巴结转移、是否远处转移、复发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 5.2对纳入的指标进行分析,先对纳入资料进行异质性检验,根据检验结果决定采用固定效应法或者随机效应法进行Meta分析,并计算每个指标的OR值和95%CI。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纳入资料概述 根据上述纳入和排除标准,最终纳入12篇文献[3-15],其中中文文献9篇,英文文献3篇。共纳入患者4140例,其中男1202例,女2938例,男女比约为2∶5。所有纳入的文献均为回顾性研究,其一般情况见表1。 表1 纳入研究的一般情况纳入研究例数终点指标结局评价指标唐韬[3]年生存率性别、病理类型、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复发李会政[4]7410年生存率性别、远处转移、复发孙传政[5]年生存率性别、病理类型、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复发黄志勇[6]年生存率性别、病理类型、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复发Tzavara I[7]年生存率性别、病理类型孙传政[8]年生存率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复发、性别、病理类型、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李秋梨[9]年生存率性别、年龄、病理类型、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复发Thoresen SO[10]年生存率性别、病理类型Pelizzo M[11]年生存率性别、年龄、淋巴结转移陈勇军[12]年生存率性别、年龄、病理类型、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复发陈福进[13]年生存率性别、年龄、病理类型、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复发靳士强[14]7210年生存率性别、病理类型、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 2.2 不同因素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10年生存率的影响 2.2.1 性别共纳入资料12篇[3-14],其中,女2938例,10年生存人数2710例,总生存率为92.2%;男1202例,10年生存人数1038例,总生存率为86.4%。Meta分析结果可得,I2=34%,χ2=16.72,df=11,P=0.12,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计算OR=1.94,95%CI=[1.56,2.41](P<0.05),菱形位于无效线的右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性别对分化型甲状腺癌的预后有影响,且女性患者的预后比男性要好。见图1。 2.2.2 年龄共纳入资料4篇[9,11-13],其中,纳入年龄<45岁的918例,10年生存人数为857例,总生存率为93.4%;纳入年龄≥45岁的525例,10年生存人数为324例,总生存率为61.7%。Meta分析结果可得,I2= 0%,χ2=1.20,df=3,P=0.75,采用固定效应模式;计算OR=7.18,95%CI=[5.18,9.96](P<0.05),菱形位于无效线的右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年龄对预后有影响,且年龄<45岁者较年龄≥45岁者预后好。见图2。 图1 不同性别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10年生存率的影响的Meta分析森林图 2.2.3 病理类型共纳入资料10篇[3,5-10,12-14],PTC患者2894例,10年生存人数2655例,总生存率为91.7%;纳入FTC患者685例,10年生存人数为623例,总生存率为90.9%。Meta分析结果可得,I2=39%,χ2=14.67,df=9,P=0.10,采用固定效应模式;计算OR=1.13,95%CI=[0.84,1.53](P=0.42),菱形跨过无效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尚不能认为病理分型对分化型甲状腺癌的预后有影响。见图3。 图2 不同年龄患者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10年生存率的影响的Meta分析森林图 图3 不同病理类型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10年生存率的影响的Meta分析森林图 2.2.4 肿瘤大小共纳入资料8篇[3,5,6-8-9,12-14],其中,肿瘤直径≤4 cm的总纳入1653例,10年生存人数为1530例,总生存率为92.6%;直径>4 cm的总纳入266例,10年生存人数为211例,总生存率为79.3%。Meta分析结果可得,I2=0%,χ2=6.15,df=7,P=0.52,采用固定效应模式;计算OR=3.69,95%CI=[2.58,5.28](P<0.05),菱形位于无效线右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认为肿瘤大小影响分化型甲状腺的预后,且肿瘤直径≤4 cm的患者较>4 cm着预后好。见图4。 图4 不同肿瘤大小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10年生存率的影响的Meta分析森林图 2.2.5 淋巴结转移共纳入资料9篇[3,5-6,8-9,11-14],其中,淋巴结转移患者1227例,10年生存人数为1038例,总生存率为84.6%;无淋巴结转移患者976例,10年生存人数为870例,总生存率为89.1%。Meta分析结果可得,I2=60%,χ2=19.94,df=8,P=0.01,采用随机效应模式;计算OR=0.56,95%CI=[0.30,1.04](P=0.07),菱形跨过无效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尚不能认为淋巴结转移对分化型甲状腺癌的预后有影响。见图5。 图5 淋巴结转移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10年生存率的影响的Meta分析森林图 2.2.6 远处转移共纳入资料9篇[3-6,8-9,12-14],其中,纳入存在远处转移的患者共121例,10年生存人数为75例,总生存率为62.0%;纳入的无远处转移的患者共1872例,10年生存人数为1725例,总生存率为92.1%。Meta分析结果可得,I2=31%,χ2=11.67,df=8,P=0.17,采用固定效应模式;计算OR=0.13,95%CI=[0.09,0.20](P<0.05),菱形位于无效线的左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远处转移是影响分化型甲状腺癌预后的一个因素,且无远处转移的患者预后较好。见图6。 图6 远处转移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10年生存率的影响的Meta分析森林图 2.2.7 复发共纳入文献8篇[3-6,8-9,12-13],其中,纳入有复发的患者229例,10年生存人数为188例,总生存率为81.9%;纳入的无复发的患者1544例,10年生存人数为1436例,总生存率为93.0%。Meta分析结果可得,I2=0%,χ2=0.57,df=6,P=1.00,采用固定效应模式;计算OR=0.32,95%CI=[0.23,0.51](P<0.05),菱形位于无效线的左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复发是影响分化型甲状腺癌预后的一个因素,且无复发患者的预后较好。见图7。 图7 复发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10年生存率的影响的Meta分析森林图 3 讨论 DTC是甲状腺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占全部甲状腺肿瘤的90%左右,其发病率逐年上升。有研究显示,DTC发病率在法国男女人群中平均每年上升6.29%~8.19%[15-17],其在国内的数据也不容乐观[18]。因DTC恶性程度较低、生长缓慢、临床缺乏特异性,术前诊断较为困难。虽然细针针吸细胞学(FNA)活检可以为DTC提供术前病灶病理组织学诊断,且其敏感度和特异度都较高,达90%左右,但FNA的操作对病理医生有较高的技术要求,需要有丰富的经验,因此在推广普及方面存在一定困难。在我国,超声诊断仍是其主要的临床诊断工具。有学者提出将这两种检查方法联合运用,这可能是DTC诊断的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19]。对于那些术前没有确诊的患者,可在术中行常规快速冷冻病理切片检查,以明确诊断。就DTC的治疗而言,临床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这也是目前比较公认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但关于手术切除的范围、颈淋巴结清扫适应证和范围等都还存在很大的争议[20]。国外有不少学者认为对于DTC应采取全切或次全切术并在术后辅助放疗和TSH抑制疗法以提高治疗效果[21-22]。李铎伟等[23]搜集国内外相关文献,将DTC的手术方式分为甲状腺全切除术(TT)和甲状腺部分切除术(PT)两种,分别对副损伤、复发率、生存率三项指标数据进行Meta分析后认为,在对DTC患者进行手术前应根据其危险等级制订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不能盲目地对所有DTC患者行甲状腺全切术;对于低危组患者,手术切除范围应相对保守;而对于高危组患者可以扩大切除范围,以期最大可能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牟达等[24]对治疗DTC肺转移的疗效进行系统评价,结果显示接受治疗和未接受治疗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74.9%比27.1%)和10年生存率(60.8%比1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认为治疗能够明显提高DTC肺转移的生存率。 本文对可能影响DTC预后的7个因素(年龄、性别、病理分型、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复发)分别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远处转移、复发都是影响预后的因素,且女性患者、年龄<45岁、肿瘤直径≤4 cm、无远处转移、无复发者一般预后相对较好。现有的证据尚不能证实病理分型、淋巴结转移是否对其预后存在影响,还需进一步进行分析。这可能与纳入的样本量过少、文献质量过低等因素有关。 3.1 性别与预后 DTC多见于青年女性,目前的研究一致认为性别是影响DTC预后的一个因素。本次Meta分析也证实了上述结论(P<0.05),且认为女性的预后比男性要好(OR=1.94)。但关于性别是否是影响DTC预后的独立因素,目前尚无统一的认识。孙毅等[25]对146例DTC患者进行研究的结果显示,性别是影响DTC预后的因素,但并非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这与任光辉等[26]的研究结论相反。为进一步明确其结论,还需要做进一步的大样本、多中心的研究。 3.2 年龄与预后 目前一致认为,患者确诊时的年龄是影响DTC预后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年龄分界点多采用国际抗癌协会公认的45岁,45岁以下的患者的预后比45岁及以上者要好,这与本研究结果相同。Shaha等[27]分别研究45岁及以上和45岁以下组DTC患者的10年生存率时发现,两组生存率分别为96%、76%,45岁以下组的生存率明显高于45岁以上组。曹俐等[28]的研究也得出类似结论。关于年龄是否是独立因素,尚未达成统一的认识[6,12],亦需要进一步论证。 3.3 病理分型与预后 就甲状腺癌而言,DTC的预后要好于未分化的,这已经得到公认。但就DTC而言,尽管PTC和FTC在生物学行为方面有一定差别,但国内外诸多文献[28-31]均表明两者的预后和生存率均无明显差别。本文对纳入文献进行Meta分析也进一步证实了上述结论的正确性。目前,有许多学者提出对其进行亚型分析,以期进一步分析不同亚分型与DTC预后的关系,结论尚不统一,还有待进一步证实。 3.4 肿瘤大小与预后 国外的预后评分系统如AMES、AGES等均显示肿瘤大小与预后有关。孙毅等[25]通过肿瘤大小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的对比,认为肿瘤是影响分化型甲状腺癌预后的一个因素,但并非独立因素,这一结论与任光辉等[26]的研究相同。 3.5 淋巴结转移与预后 DTC患者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率为46%~84%[32]。关于其是否是影响DTC预后的因素,还存有争议。任光辉等[26]分析160例DTC患者的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表明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其预后的因素;而本文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淋巴结转移患者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0.05),尚不能认为淋巴结转移是影响DTC预后的因素。 3.6 远处转移与预后 远处转移对DTC的预后具有明显的影响。Jatin等[33]的资料显示,有远处转移患者的死亡率为33%,明显高于无远处转移者(4%)。Shaha等[27]对DTC患者有无远处转移的10年生存率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无远处转移组的生存率为90%,明显高于有远处转移组(46%)。本文的分析也证实了上述的结论。 3.7 复发与预后 复发和预后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一般认为复发间隔短、频率高者预后较差。陈福进等[13]对146例DTC患者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复发是影响预后的因素,但亦并非独立因素,这与陈勇军等[12]的研究结果相同。 综上所述,通过Meta分析,对常见的影响DTC预后的因素有了一定认识,为临床DTC的治疗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由于DTC自身的特点,其纳入的文献均为回顾性队列研究,缺乏前瞻性、多中心的循证医学的证据。为了提高系统分析的质量,还需要尽可能地多搜集一些高质量的文献,以期做出更准确的评价。

文章来源:《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网址: http://www.zgxdywyyzz.cn/qikandaodu/2020/0731/432.html

上一篇:中国图学学科的历史性建构
下一篇:“旧”形式,“新”婚姻——谈刘半农的现代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