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期刊信息

刊名: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
主管: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ISSN:1673-9523
CN:11-5581/R
语言:中文
周期:半月刊
影响因子:0
被引频次:156176
期刊分类:药学
期刊热词:
护理,疗效观察,疗效,临床疗效,疗效分析,临床疗效观察,护理体会,护理干预,糖尿病,腹腔镜,

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周晓国:让自驾游拉近皖浙心灵距离

来源: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8-11 18:1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黄山是发展旅游的好地方”,四十年前邓公高瞻远瞩,道出了黄山的本质,从此拉开了黄山乃至中国现代旅游业发展的序幕。如果说,在黄山大地上涌现了许多旅游界风流人物,周晓

“黄山是发展旅游的好地方”,四十年前邓公高瞻远瞩,道出了黄山的本质,从此拉开了黄山乃至中国现代旅游业发展的序幕。如果说,在黄山大地上涌现了许多旅游界风流人物,周晓国可算是其中之一。

① “皖浙1号旅游风景道”百车自驾游

② 周晓国

③ 自驾游客

对于未知的渴求,让自己走得更远

2001年,周晓国依靠借贷,半工半读完成了大学旅游日语专业的学习。与许多毕业生不同,在上海、合肥、黄山三个去向中,周晓国选择了生活成本“最低配置”的黄山。

“过去,家里很穷,我从小就有一个梦想,通过自己努力,让一家人都从那个贫穷的地方走出来。”周晓国对自己的人生有着清晰的目标,从不眼高手低。善于分析现状的个性,让他的每一步都走得踏实稳健。

来到黄山后,周晓国从导游做起,开始在旅游行业的打拼。黄山是安徽旅游的“头牌”,一个小小的外地导游,要在这块已经做好的大蛋糕上分一杯羹,谈何容易?但周晓国做到了,背后的艰辛亦可想而知。

第一次到杭州接团,因为不认识路,不清楚景点景区的文化知识,周晓国带着自己的弟弟硬是沿着西湖走了一圈。虽然脚磨破了,但是这次经历让他记住了西湖边所有的路,知晓了周边每一个景点的故事……就是这般顽强,周晓国在旅行社很快成长起来,从一个初出茅庐的毛头小子转变为独当一面的业务骨干。除了导游,凭借日语专业过硬的基本功,他还兼职做黄山市政府相关部门的日语翻译,积累了一定的社会资源。

如果按照这条路走下去,周晓国肯定能成为一名出色的导游。然而,骨子里喜欢折腾的他不甘寂寞,又看准了互联网带来的机遇。2013年,互联网旅游兴起,线上旅游业龙头携程在黄山开拓门票业务,与核心供应商的黄山网络旅行深度合作,全面开展地面事业部的工作。周晓国了解到这个信息,马上就做出决定——加入黄山网络旅行社,借助新的技术,让自己走得更远。

“转型不仅因为导游是靠青春吃饭的职业,更是因为自己对于未知的渴求,对于旅游行业的探求。传统的观光旅游已经难以满足新时代的旅游需求,互联网让我们提供的旅游服务更加多元化。”

于是,周晓国多了一个新的头衔:黄山网络旅行社副总经理、携程旅行网地面事业部大黄山区域开拓者。短短几个月,他带领员工谈下了黄山地区所有的景区门票,实现了网络全覆盖。没过多久,他又按照自己的想法,推出了更丰富的“门票+演艺+美食”套餐,把徽韵演出和徽州毛豆腐、挞果等地方小吃都带火了起来。

打造“皖浙1号”,自驾游成为旅游新业态

互联网风口开拓了周晓国的思维空间。他发现,随着私家车的普及,近年来,家庭自驾出游成为市民假期、周末一种大众休闲方式,而黄山市许多小众景点都成为了网络“热搜词”。他敏锐地意识到——旅游业,或许又将有新的转机。

黄山市有众多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名街、名镇、名村,传统古村落达271个之多,在全国地市级名列前茅。“如此丰厚的文化旅游资源,在赋能过程中,我该发出怎样的声音?”周晓国如此思考。在许多人看来,自驾游需要自己网上找目的地、做攻略,但周晓国想把自驾游做成一种旅游产品、一种新的旅游业态,他很快就行动起来。

2016年1月,周晓国牵头组建了黄山市自驾游协会,并担任执行会长兼秘书长,宣传倡导自驾游,让自驾游这一新业态为黄山旅游增添新的基因。同时,他还担任黄山市自驾车旅游服务中心总经理,推动自驾游产品落地。

2018年初,周晓国向黄山市文化和旅游局提交了一份“皖浙1号旅游风景道”产品方案。在这份方案中,他把从皖南到浙西这一路沿线的青山绿水、人文风情、古村印象、城市记忆等景点,串成一幅长轴山水画。按照周晓国的计划,“皖浙1号”将安徽和浙江两省的旅游资源无缝衔接,全程约350公里(安徽省境内约100公里),以新安江、富春江、钱塘江(“三江”)为纽带,塑造“中国东部自驾游天堂”旅游目的地品牌。黄山市文旅局把“皖浙1号”自驾游板块的宣传推广工作交给了周晓国。

▲ 黄山市观光索桥 钱新庭/摄

▲ 黄山宏村徽派建筑

4月,周晓国带领产品经理、摄影师等一行5人沿途踩线,走访沿途客栈、景区等,对接千岛湖旅游局,把沿线亮点融入到产品当中。先后踩线5次,行程2000多公里,终于让“皖浙1号”从纸上跃然成为了现实。

文章来源:《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网址: http://www.zgxdywyyzz.cn/qikandaodu/2020/0811/486.html

上一篇:迎接挑战,攻坚克难
下一篇:加快构建权责清晰的中国现代财政体系的改革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