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德国苏尔坎普出版社(Suhrkamp)发行了双卷本译作合集《中国现代短篇小说集》。从七十年代起,位于联邦德国(西德)境内法兰克福的苏尔坎普出版社就已形成了一种“由知识分子和文学精英主导”的“苏尔坎普文化”(Suhrkamp Kultur),目标读者群为德国主流知识界。①这本合集是苏尔坎普出版社发行的第一套中国现代文学德译丛书,汉学家吕福克(Volker Kl?psch)主编的上卷本《春天的希望:1919-1949》以鲁迅的《狂人日记》开篇,顾彬(Wolfgang Kubin)主编的下卷本《百花齐放:1949-1979》用石默的《归来的陌生人》收尾。在顾彬的序言里,石默这位“北京地下作家”写下的是中国社会里那些“既有的、未经思辨也不允许被质疑的秩序”——在这个社会中,“只有遵循秩序的人才有资格拥有故乡”。②
这里,顾彬对石默简短的几句介绍事实上也是他对这篇小说结尾看似与主人公兰兰和她文革后归来的“陌生人”父亲无关的意象——想象中遵循比赛规则的好友朝气蓬勃地奔向胜利终点线这个场景的解读。③1979年为这部合集作序的顾彬或许没有料想到许多年后,当他成为大名鼎鼎的德国汉学家迁居到“石默”离开的故乡北京,他翻译的北岛诗作也已遍布了自己的语言故乡:石默是北岛1979年初在《今天》第二期上发表短篇小说《归来的陌生人》时用的笔名。这篇小说在华语圈问世的同年就受到了维也纳大学女学者施比尔曼(Barbara Spielmann)的关注,翻译成德语后推介给正在编译苏尔坎普合集的顾彬。④就这样,北岛在德语知识文化界首次登场,代表的是从五四启蒙起作为知识分子的中国现代作家群体;而他在合集末尾作为青年小说家石默不无反抗精神的文学出场,也宣告了一个时代的终结。
一、 清醒的“时代幸存者”
对部分八十年代关注中国现代文学的德国读者来说,如果石默宣告了上一个中国文学时代的终结,那么北岛回答的就是下一个时代的召唤。1985年,西德战后创刊的重要文学杂志《时序》 (Die Horen)配合柏林地平线文学节首次推出中国现代文学专刊《牛鬼蛇神》⑤,由犹太历史学家布朗(Helmut Braun)和汉学家金如诗(Ruth Keen)组稿,囊括了从五四开始到八十年代的中国现代文学作品,其中大部分都是第一次被翻译成德语。汉学家马汉茂(Helmut Martin)为其撰写开篇的整体叙述,将八十年代和二十年代的中国文学平行并置,因为这两个年代的文学创作都反映了经历社会变革的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面貌。与二十年代相似,八十年代文学的一个特点是出于断裂性变革而产生的“异化”或“陌生化”(Entfremdung),其代表人物就是写下了“对于世界/我永远是个陌生人”、“对于自己/我永远是个陌生人”的朦胧派诗人北岛。⑥在马汉茂看来,文革后新一代作家,比如他举例的北岛和顾城,能够“从抗议中汲取力量”,从而成为了“他们那一代人的精神意见领袖”。⑦相较于顾城,北岛在马汉茂的论述中是一个更有反抗精神、更为出众的社会型知识分子作家:他写到北岛创办地下刊物,抗议官方文化政策;写北岛在他的短篇小说《在废墟上》中试图重新连接文革时期破裂的中国传统:“一种已不再惯常的、系乎中国古老历史的感情在这里(北岛的文字)重新找到了入口”;还写北岛的小说情节和诗歌语言中对郁达夫等二十年代青年作家“绝望”书写的传承。最后,他特意指出北岛的“陌生化”并非1983年周扬和王若水为了维护政治意识形态体系发表的马克思主义“异化”理论,而是一个具有“深远目标”的概念:“它(北岛的‘陌生化’)指代的是中国现代知识分子个人的生存状况和作为社会个体对社会变革的责任和义务。”⑧
不难看出,马汉茂以文学史家的眼光对北岛做出的这段评析背后依照的是一个现代知识分子的参照体系。北岛主编地下刊物的抗议精神与西欧知识分子的“社会批判性”契合,而他在石默小说中读出的那种修复民族传统的自觉恰恰也是德国战后文学的标志。因此,虽然马汉茂的历史叙述本身客观冷静,但他向德国读者介绍的这位中国作家仿佛是一个从冷战时期德国理想知识分子模具中刻出来的形象,以至于他的介绍本身也充满感情色彩。这个形象对具有相同参照系的德国读者来说应当是熟悉而鲜明的,尤其是当他们将北岛对文革经历的书写和五十年代德国新生代作家的反思并置的时候。在五年后为北岛的中篇小说《波动》(Die Gezeiten,1990)德语版写下的后记中,马汉茂清楚地阐释了北岛和德国战后作家的可比性。这一次,他从北岛的“语言”出发:
文章来源:《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网址: http://www.zgxdywyyzz.cn/qikandaodu/2020/0825/525.html
上一篇:我的快乐与我的光荣
下一篇:中国现代艺术中的“边缘图像”观看辩证法 —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投稿 |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编辑部|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版面费 |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论文发表 |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