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17年4月30日,上海音乐学院召开了“纪念叶纯之学术研讨会”,在此之前,叶纯之先生之子,作曲家叶小钢教授将他保存的叶纯之生前大量的乐谱、文稿交予中央音乐学院汤琼教授。在这些资料中,有一本题目为《第一届中国现代作曲家音乐节—香港》的剪报引起了笔者的注意。这本剪报由叶纯之本人收集整理,内容为香港报刊、杂志在1986年前后对中国第一届现代作曲家音乐节相关的报道与音乐评论。
在改革开放后,我国的音乐学子们开始大量接受西方20世纪音乐并开始学习现代技法进行创作。从20世纪80年代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1977级的初露锋芒,到今日现代音乐在国内的听众众多、佳作频出之盛况,这与改革开放带来的新空气是密不可分的。1986年在香港举办的第一届中国现代作曲家音乐节,成为我国现代作曲家登上世界舞台的重要开端。
叶纯之先生留下的这份剪报是我们回顾历史,展望中国现代音乐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史料。因此,笔者拟通过研究这份剪报,对其进行梳理,希望能够对改革开放之初举办于香港的中国现代音乐盛会的情况探究一二,同时也可以从香港媒体的角度补充对我国现代音乐历史和发展的认识。
一、叶纯之“第一届中国现代作曲家音乐节”剪报概况
剪报收录有报纸、杂志的报道共计191份,时间从1985年10月28日至1987年7月28日。
1.报纸来源
囊括了香港当时最为主流的综合、文化类报刊,具体来源可大致分为以下三类:
(1)香港中文报纸:中报、信报、新晚报、华侨日报、星岛日报、晶报、快报、大公报、文汇报、明报、人民日报、中报、星岛晚报、年轻人周刊、百花、明报周刊、成报、东方日报、新报、联合音乐
(2)香港英文报纸:China Daily、S.C.M.P.、、Ta Kung Pao、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3)杂志:九十年代月刊、音乐与音响、香港电台第四台音乐节月刊
2.文章性质
剪报的数量庞大,内容丰富,文章的体裁也十分多样。为了方便后续的研究,笔者根据文章的内容和形式,将其分为以下几类:
(1)新闻报道:单纯对音乐节中各项活动的时间、地点等进行报道,52篇
(2)音乐节述评:包含有音乐节中活动进行介绍,49篇
(3)作曲家介绍:7篇
(4)音乐评论:55篇
(5)英文类报道:25篇
(6)音乐节特辑:3篇
3.剪报时间
为了便于分析香港媒体界、文化界对音乐节的关注度,本文将从媒体报道的频率和数量进行考证。因此,在时间的划分上笔者以音乐节的一周作为参照物,分别统计了音乐节举办之前、音乐节举办当中以及音乐节举办之后的剪报数量。
(1)音乐节举办之前(—):113篇
(2)音乐节举办期间(—):56篇
(3)音乐节举办之后(1986.7.4—):22篇
4.文章作者
在叶先生收集的剪报中,有大量文章仅是“新闻报道”的性质,这类文章的作者大多署名为“本报讯”“本报记者”等。而在带有评论性质和杂志专栏类的文章中大多是有作者署名的,有些作家还撰写了多篇乐评文章,应是当时香港有一定影响力的音乐评论家。
简报中有署名的作家有:曹诚润、舒韵、徐曦宁、天飞、李健之、谢周、忠都秀、毕系舟、余且乐、黎健、周凡夫、曾叶发、叶纯之、金健、陈雅南、古田图、卢保、解玺璋、李健、湘湘、黄志炜、韦妮、陈戈、岳谊、雨寒、卢青云、寳宁、李焕之、黄肇思、安迪、ANNE BOYD、Sally Course、Trudy Fong、Ning Yanming、Dai Jiaxiang、Zheng Chunhua、K.A.(英 文音乐 评论)。
二、第一届中国现代作曲家音乐节介绍
1986年6月23日至29日,由中国音乐家协会和香港作曲家联合会、香港演艺学院、香港管弦乐团等六家香港音乐团体联合举办的“第一届中国现代作曲家音乐节(First Contemporary Chinese Composers Festival)”在香港演艺学院举行。参与此次音乐节的有以李焕之为团长,王震亚、汪立三为副团长的内地作曲家代表团共13人以及香港和来自海外的中国作曲家三十余人。致力于促进我国现代音乐教育发展的美籍华裔学者周文中教授也专程由美抵港,担任了总结座谈会的主持。此外,还有一些来自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的作曲家、评论家和音乐学家也列席了这次现代音乐盛会。①
文章来源:《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网址: http://www.zgxdywyyzz.cn/qikandaodu/2020/0927/558.html
上一篇:“因为我是一个女人” ——评析传记电影《萧
下一篇:信念与坚守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投稿 |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编辑部|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版面费 |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论文发表 |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