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溃疡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消化道疾病,其临床表现以上腹部疼痛为主要症状,疼痛性质有灼痛、钝痛、饥饿样痛等多种类型,同时患者还往往会伴有烧心、反胃、嗳气、恶心、呕吐、失眠多汗等症状。在胃镜检查下可见患者胃黏膜出现明显充血、水肿的溃疡面。目前临床上认为该病的发生主要与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以及患者饮食、精神、药物、遗传等因素有关。如果患者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疾病进一步发展还可能会造成上消化道出血、胃穿孔、幽门梗阻以及癌变等严重问题。西医对于该病的治疗方案主要是以保护胃黏膜,减少溃疡造成的损害为主要方向,常用的药物有奥美拉唑、泮托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等药物。但由于该病具有长期性、周期性的特点,患者长期服药很容易造成一些不良反应的出现。例如,患者长期使用奥美拉唑可能会出现头痛、呕吐、口干等症状,部分患者还会出现萎缩性胃炎以及肝脏、肾脏、神经系统、心血管等方面受到影响。我国的传统中医药在治疗消化系统疾病上有着较好的效果,有研究显示,胃溃疡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其相较于单纯西药治疗对患者造成的不良反应更少,效果也较为显著。
1 胃溃疡病因与病机
在我国传统中医理论中并无“胃溃疡”的病名,但根据该病临床症状其当属于“胃脘痛”等证的范畴。目前中医学者以及临床医生对于胃溃疡的中医病因病机认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部分医生和学者认为该病与患者的脾胃虚弱有关,胃溃疡患者因素体虚弱或因劳累、情志、暴饮暴食、外邪侵袭集体等而导致脾失运化,胃失和降,患者病机为本虚标实,因此多数胃溃疡患者疾病为慢性发展且迁延难愈。其次,临床上多数胃溃疡患者疾病发作往往与其饮食、情志的变化有关。在中医理论中,脾属土,肝属木,患者情志失调则致肝失疏泄,木亢乘土;饮食不节则导致中气壅塞,脾失运化,木虚土贼。因此有医生和学者认为造成患者发病的主要原因使其情志失调、饮食不节,进而损伤脉络。此外,由于胃溃疡多发于夏季炎热潮湿季节,患者中肥胖、过食肥甘厚味者多数。因此有医生和学者认为该病的发生主要与患者脾胃痰湿瘀阻有关,病机为患者本身痰湿较盛或受外界湿邪侵袭,痰湿郁而化热,腐熟血肉、损伤胃部黏膜而发为溃疡。
2 胃溃疡的中医证候分型
通过对中医理论下胃溃疡的病因病机进行分析,其临床证候分型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胃寒型。(2)胃热型。具体又可以分为实热与虚热两种类型。(3)寒热错杂。患者大多同时具有寒证与热证两种表现。(4)情志伤胃。具体可以分为肝胃不和证、肝郁化火证。(5)饮食伤胃。(6)气滞血瘀。
3 胃溃疡的中医治疗
我国传统中医药在胃溃疡的临床治疗上有着较大的优势,其根据治疗方式不同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3.1 药物治疗
3.1.1 单味中药治疗
传统中医在胃溃疡的治疗中会使用一些清热解毒、活血祛瘀的单味药物制成的粉剂或注射液,大黄、黄连、穿心莲、丹参等。在中医理论中,这些药物大多具有清热解毒、化瘀消肿的功效。现代药学研究显示,胃溃疡患者使用大黄治疗能够有效减少胃酸分泌,降低胃蛋白酶的活性,抑制HP,不仅能够保护黏膜还能够加快溃疡愈合;黄连中所含有的黄连素能够有效抑制HP的生长,具有抗炎杀菌的效果。从而起到保护胃黏膜、促进溃疡恢复的效果;穿心莲能够抑制和杀死革兰氏阴性菌、阳性菌以及均端螺旋病体等,增强机体免疫能力;丹参能够抑制患者胃酸、胃蛋白酶的分泌,具有吸收炎症、促进黏膜再生的效果。
3.1.2 传统中药方剂
临床上用于治疗胃溃疡的常用方剂有半夏泻心汤、香砂六君子汤、黄芪建中汤等。临床研究表明,半夏泻心汤能够降低患者内皮素含量,加快溃疡黏膜、肉芽组织的生长,还能够调节血管舒缩因子来改善供血;香砂六君子汤能够加速黏膜恢复,抑制黏膜水肿以及胃蛋白酶活性;黄芪建中汤能够抑制患者胃酸分泌,清除HP,促进溃疡的愈合。
以黄芪建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胃溃疡为例,该方出自《金匮要略》,其功能温中补虚、缓急止痛,对于脾胃虚寒型胃溃疡的治疗能够起到较好的效果。方中桂枝、生姜温阳散寒,白芍缓急止痛,黄芪、大枣、饴糖、炙甘草补脾益气,在原方基础上再加入白芨收敛止血、消肿生肌,加延胡索活血散瘀止痛,加海螵蛸收敛止血止痛,能够对患者的溃疡面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根据相关研究显示,黄芪建中汤联合西药治疗相较于单纯的西药疗法能够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患者1年内的复发率较低。
文章来源:《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网址: http://www.zgxdywyyzz.cn/qikandaodu/2021/0122/711.html
上一篇:多肽类药物的应用现状分析
下一篇:《霍华德庄园》现代与传统的连接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投稿 |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编辑部|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版面费 |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论文发表 |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