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诗自古以来就与民间世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现代叙事诗作为新诗中一种重要的诗歌体式,与民间文化传统也同样有着深刻而复杂的联系。无论在题材、语言还是在表达方式上,现代叙事诗都刻有鲜明的“民间”烙印。从“五四”时期始,历经二三十年代,直至四十年代,随着时代的发展,叙事诗的数量逐渐增多,其民间形态也呈现出多样性。这种民间形态不仅表现在叙事诗的取材特点上,也表现在民间形式以及民间手法的运用上。
一、一脉相承的民间传统
叙事诗这种文体,自古以来就有着深厚的民间传统,表现出一定的民间形态,具有一定的民间性。这种民间性应该是指它具有起源于民间、表现民间,以及在民间易于传播等特点。中外文学史也证明,世界各民族的史诗和叙事诗无不起源于民间,表现民间世界且在民间广泛流传。古希腊时期的长篇史诗《荷马史诗》中的《伊利亚特》和《奥德赛》最早就是流行于民间的短歌。《荷马史诗》也是一部了解古希腊时期民间社会状况的重要作品。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最早也都是在民间口口相传的诗歌。我国少数民族的三大英雄史诗《格萨尔》《江格尔》《玛纳斯》亦是在民间代代相传的“民族记忆”和“部落记事”。我国古代叙事诗最早见于《诗经》,其中既有记述周王朝的民族史诗《生民》《公刘》《绵》等作品,也有描写民间百姓生活和情感的叙事作品,如《卫风·氓》《豳风·七月》等。所以,《诗经》中的叙事诗是开了“我国的汉语诗的‘叙事’之先河” [1](P8)。两汉及魏晋南北朝时期,汉乐府民歌是这一时期的重要诗歌,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叙事诗。其中的《东门行》《孤儿行》《陌上桑》《孔雀东南飞》《木兰诗》等都是描述下层百姓生活遭遇的作品。唐代也是叙事诗大繁荣的时期,杜甫的《兵车行》和“三吏”“三别”,白居易的《卖炭翁》《琵琶行》都是民间社会的写照。唐以后的叙事诗虽然少有广为流传的经典之作,但依然具有一定的民间性。总之,历朝历代的叙事诗似乎都摆脱不掉与民间世界的关联。首先是取材于民间世界的题材占大多数,它们或者是在民间广为流传的民间故事或神话传说,如汉乐府中的《孔雀东南飞》《木兰诗》《陌上桑》等,或者是取材于在民间广为流传的具有传奇色彩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如白居易的《长恨歌》、韦庄的《秦妇吟》、吴伟业的《圆圆曲》等。其次便是直接表现现实的民间世界,如杜甫、白居易的描写民间疾苦的叙事诗歌。除此以外,这些叙事诗在艺术手法上,也无不具有民间文学特色。所以,无论在何种意义上,叙事诗都与“民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现代叙事诗当然也不例外。
我国古代叙事诗较之抒情诗,不是很发达,总体数量相对偏少,早期现代叙事诗也承继了这一特点。早期现代叙事诗出现稍晚,数量偏少。沈玄庐发表于1920年12月的《十五娘》被认为是现代叙事诗的开端,朱自清曾将其称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首叙事诗”。朱自清甚至认为新诗走了一条现代化的路,“只向抒情方向发展,无须叙事的体裁”[2](P86)。在“五四”时期的“文学革命”中,大家把关注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抒情诗上,似乎没有太多的人去革“叙事诗”的命。“文学革命”以后,当抒情白话诗已经取得相当的成就之后,叙事诗坛还相当冷寂。直到《十五娘》发表以后,才打破了这种沉寂。随后,冯至和朱湘的叙事诗的出现成为早期叙事诗中最令人瞩目的作品,奠定了现代叙事诗的基础。此外,郭沫若、闻一多、王统照等诗人都有一定数量的叙事诗,如郭沫若的《洪水时代》,闻一多的《李白之死》《渔阳曲》,王统照的《独行的歌者》等。早期叙事诗的数量虽然不是太多,却有一些共性的东西,那就是包含一定的民间元素,呈现出一定的民间形态。这种民间形态主要表现在诗歌的题材、主题、表现方法等方面,这与传统叙事诗有一定的承继关系。
现代叙事诗的真正繁荣时期是从上世纪二十年代后期开始,一直到四十年代中后期。这一阶段的叙事诗创作已经确立了现代叙事诗独立的诗体地位,同样也表现出一定的民间形态,那就是用大众化的形式去表现广阔的民间世界。二十年代后期开始,社会矛盾和社会斗争日益加剧,每天都有惊心动魄的事件发生,这就要求诗歌能够反映广阔的现实生活。“创造社”“太阳社”和“中国诗歌会”等诗人创作的“革命”叙事诗就反映了那个时代的许多重大事件。殷夫的长篇叙事诗《在死神未到之前》《一九二九年的五月一日》,钱杏邨的《暴风雨的前夜》,柔石的《血在沸》都直接或间接反映了“四·一二政变”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此外,还有相当数量的叙事诗表现了民间的苦难以及顽强的抗争,如蒲风的《六月流火》《茫茫夜》等诗就反映了农民革命意识的觉醒。与此同时,左翼诗人们还能自觉运用通俗易懂的民间语言以及民间形式进行创作。抗战进入到相持阶段,抗战初期的兴奋和激昂逐渐被理性和冷静代替,诗人们开始深入生活,冷静思索,战争初期的利于宣传的短小诗歌也逐渐被长篇叙事诗代替。这一时期的叙事诗继承了三十年代叙事诗民间写实的传统,而且在更大范围内、更深层次上利用了民间资源,从而促成了抗战后期民歌体叙事诗的繁荣。
文章来源:《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网址: http://www.zgxdywyyzz.cn/qikandaodu/2021/0125/714.html
上一篇:灾难叙事中的神性寓言 ——评阿来新作《云中
下一篇:散文应在传统中开出现代之花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投稿 |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编辑部|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版面费 |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论文发表 |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