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医结合是“健康中国”和“全民健身计划”等国家重大战略部署的重要内容,也是临床医学和体育学科发展的重要研究领域。前庭神经元炎,属外周性眩晕,在临床上治疗方式多为外科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是临床治疗的主要手段,但这2种方法都存在自身局限。前庭抑制性药物对眩晕症状有所疗效,但是会减缓前庭功能的恢复时间;手术治疗对一些进展性疾病有效,术后常会遗留永久的造成前庭功能损害。在这种情况下,前庭康复治疗(VRT)逐渐成为治疗前庭功能减退的主要手段之一[1]。但现有的前庭康复治疗手段比较单一,不能涵盖人体正常活动所有频率范围。[2]太极拳其动作缓慢柔和、内外协调的特点,有利于调节患者身体平衡,促进身心和谐。把太极拳作为前庭代偿机制的前庭康复治疗手段,其有效性值得探索。
1 资料与方法
诊断标准:经过详细病史询问及临床检查,排除梅尼埃病等。按照《实用耳鼻咽喉科学》,对于突然发作的强烈旋转型眩晕,冷热试验前庭功能明显减退或丧失,自发性眼震快相向健侧,无其他神经系异常征象,无耳蜗功能障碍、无耳鸣、耳聋现象,即可作为实验对象。[3]
1.1 研究对象
以2016年9月—2019年12月经北医三院确诊的2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男12例,女12例),年龄39~63岁。随机抽取男6例和6例为A组(53.岁),其他12人为B组(52.岁)。A组给予药物治疗;B组给予药物+太极拳锻炼,病情等无显著性差异。
1.2 治疗方法设计
1.2.1 药物治疗法
A组患者予以眩晕药物治疗,疗程4周。
1.2.2 药物+太极拳锻炼治疗方法
B组中药物治疗方法同A组,同时进行1天1次,每次1h的太极拳训练,疗程为4周。太极拳处方动作包括:无极桩、太极桩、掤法、捋法、挤法、按法、起势、云手、金鸡独立、左右揽雀尾之掤、收势。处方动作采用太极拳“功法—套路—对抗”的练习形式。功法练习结合太极拳形、意、气的练习,使前庭患者深刻感受太极拳的本源、运动形式等,使练习者尽可能达到心静体松,身心和谐,内外合一,也是在控制支撑面积的情况下,通过重心的上下左右、前后、旋转、曲线形式,强化肌群间的协调力。
1.3 疗效评估方法及标准
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和治疗第4周结束后及治疗完2月后进行功能评定。
1.3.1 眩晕残障量表评估(DHI)
眩晕残障量表评定患者眩晕严重程度,量表包括躯体、情感和功能三个方面,患者生活质量受影响情况根据不同分数可分为三个程度。
1.3.2 平衡功能评估
通过使用秒表和FreeStep v.1.3.34仪器测量或计算出患者单脚闭目时间和SV、UAPL静态平衡数据;通过“坐—走实验”测出患者动态平衡数据反映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及随访时的动静态平衡能力。
静态平衡测试方法:使用FreeStep v.1.3.34,平台(MAX50x60)Sway测试,受试者脱鞋直立于SPG平台上,测试不同足位下的平衡指标。动态平衡测试方法:当测试者听到“开始”时,从靠背椅(高约45cm)上站直,向前走3米,转身,然后走回到椅子前坐下。
1.4 统计方法
统计数据用SPSS19.0软件进行处理,指标采用平均数±s表示。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眩晕评估结果
患者治疗前、治疗后及治疗完2月后的随访DHI评分见表1,A组治疗前与B组治疗前(t=0.530,p=0.602)、A组治疗后与A组治疗完2个月随访(t=1.400,p=0.189)、A组治疗完2月后随访与B组治疗完2月后随访(t=0.835,p=0.4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前与A组治疗后(t=21.762,p=0.000)、B组治疗前与B组治疗后(14.753,p=0.000)、A组治疗后与B组治疗后(t=2.276,p=0.033)、B组治疗后与B组治疗完2月后随访(t=-2.600,p=0.0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
表1 两组例数、DHI评分组别N前测DHI评分后测DHI评分2月后随访DHI评分A组1265.组1263.
2.2 各组患者治疗前后平衡功能评估结果
A组药物组与B组药物联合太极拳组在治疗前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两组组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说明A组药物组与B组药物联合太极拳组治疗都对前庭神经元炎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两组治疗后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说明B组药物联合太极拳组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A组治疗后与治疗后2个月随访各指标无显著性差异,B组治疗后与治疗后2个月随访各指标有显著性差异,且SV、UAPL、“坐-走实验”在A组治疗完2月后的随访测试与B组治疗完2月后的随访测试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B组药物联合太极拳组在停止治疗2月后眩晕残障恢复优势和动静态平衡能力恢复优势消失,和A组药物组患者恢复状态基本处于同一水平。因此,太极拳训练联合药物治疗平衡障碍患者的效果优于单纯药物治疗,太极拳训练可作为前庭神经元炎患者的治疗方法。
文章来源:《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网址: http://www.zgxdywyyzz.cn/qikandaodu/2021/0616/1675.html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投稿 |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编辑部|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版面费 |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论文发表 |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