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期刊信息

刊名: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
主管: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ISSN:1673-9523
CN:11-5581/R
语言:中文
周期:半月刊
影响因子:0
被引频次:156176
期刊分类:药学
期刊热词:
护理,疗效观察,疗效,临床疗效,疗效分析,临床疗效观察,护理体会,护理干预,糖尿病,腹腔镜,

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小药说药药物篇-阿司匹林

来源: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11-10 13:5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现代制药工业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以神药阿司匹林的市场营销为标志,此次浪潮启动了现代制药工业,并催生了一大批造福人类的现代药物, 该阶段药物研发强调在培养液或生物

现代制药工业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以神药阿司匹林的市场营销为标志,此次浪潮启动了现代制药工业,并催生了一大批造福人类的现代药物, 该阶段药物研发强调在培养液或生物提取物中寻找对细胞或有机体有预期治疗效果的活性物质,并对活性物质的化学成分进行鉴定并制成药物。下面就跟随小药一起走入历史,看一看阿司匹林这个神药的前世今生。

阿司匹林从19世纪末诞生到现在,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在这100多年间,各种新型药物百花齐放、各显神通,但阿司匹林这个老牌经典药物在更新换代的大潮中依然能够屹立不倒。它是一个传奇,但传奇背后的历史却不是每一个人都知道的。

阿司匹林的原身--柳树皮

人类很早就发现柳树类植物提取物(天然水杨酸)的药用功能。古苏美尔人在泥板上记载用柳树叶子治疗关节炎。公元前1534年,古埃及最古老的医学文献《埃伯斯纸草文稿》记载古埃及人将柳树用于消炎镇痛。公元前400年,古希腊医师希波克拉底给妇女服用柳叶煎茶来减轻分娩的痛苦。1758年英国Edward Stone教士发现晒干的柳树皮对疟疾的发热、肌痛、头痛症状有效。

中国古人也很早就发现了柳树的药用价值。据《神农本草经》记载,柳之根、皮、枝、叶均可入药,有祛痰明目,清热解毒,利尿防风之效,外敷可治牙痛。据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柳叶煎之,可疗心腹内血、止痛,治疥疮;柳枝和根皮,煮酒,漱齿痛,煎服制黄疸白浊;柳絮止血、治湿痹,四肢挛急”。

在文艺复兴之后的17、18世纪,随着化学学科,特别是有机化学的飞速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某些植物之所以有特殊的药用效果,是因为植物里含有特殊的有机分子,正是这些分子起到了药效。

阿司匹林的发现史

人们一直无法知道柳树皮里究竟含有什么物质,以至于具有这样神奇的功效?直至1828年,法国药学家Henri Leroux和意大利化学家Raffaele Piria成功地从柳树皮里分离提纯出活性成分水杨苷(Salicin)。因为它的酸味,人们通常称它水杨酸,才解开这个千年之谜。

1838年,Raffaele Piria从晶体中提取到更强效的化合物,并命名为水杨酸。

1852年,蒙彼利埃大学化学教授Charles Gerhart发现了水杨酸分子结构,并首次用化学方法合成水杨酸,然而该化合物不纯且不稳定导致无人问津。

19世纪晚期,水杨酸盐类开始了其漫长的临床研究之旅。1876年,邓迪皇家医院医生John Maclagan在《柳叶刀》上发表了首个含有水杨酸盐类的临床研究,该研究发现水杨苷能缓解风湿患者的发热和关节炎症。水杨酸钠开始用于解热镇痛和关节炎以及痛风等疾病治疗。

1897年,德国化学家霍夫曼用水杨酸与醋酐反应,合成了乙酰水杨酸,1899年3月6日,阿司匹林的发明专利申请被通过,1899年临床试验取得成功,德国拜耳药厂正式生产这种药品,取商品名为Aspirin,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的归属权之争

阿司匹林的发明权归属上曾发生过争论,并打上了纳粹和种族歧视的烙印。

最初人们认为阿司匹林的发明人是德国的费利克斯·霍夫曼。但是后来英国医学家、史学家瓦尔特·斯尼德几经周折获得德国拜尔公司的特许,查阅了实验室的全部档案,终于以确凿的事实还原了这项发明的真相。

事实是,在1897年,费利克斯·霍夫曼的确第一次合成了构成阿司匹林的主要物质,但他是在他的上司--知名的化学家亚瑟·艾兴格林的指导下,并且完全采用艾兴格林提出的技术路线才获得成功的。

而化学家亚瑟·艾兴格林是一个犹太人。亚瑟·艾兴格林的辛酸故事发生在1934年至1949年间。

1934年,费利克斯·霍夫曼宣称是他本人发明了阿司匹林。当时的德国正处在纳粹统治的黑暗时期,对犹太人的迫害已经愈演愈烈。在这种情况下,狂妄的纳粹统治者根本不愿意承认阿司匹林的发明者有犹太人这个事实,于是便将错就错把发明家的桂冠戴到了费利克斯·霍夫曼的头上,为他们的“大日耳曼民族优越论”贴金。纳粹统治者为了堵住亚瑟·艾兴格林的嘴,还把他关进了集中营,进行迫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在1949年前后,亚瑟·艾兴格林又提出这个问题,但不久他就去世了。

后来的研究又发现乙酰水杨酸早在1853年法国化学家戈哈特(Charles Gerhardt)合成了不纯的乙酰水杨酸,之后德国化学家克劳特(KarlJ. Kraut)制得了更纯的产品。但遗憾的是,他们都没有发现它的医学价值。

文章来源:《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网址: http://www.zgxdywyyzz.cn/zonghexinwen/2020/1110/634.html

上一篇:无人机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
下一篇:医改动态│广西现代壮医药工程研究中心揭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