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寒料峭,在岭南地区
人们常用一味中药泡脚以抵御寒邪
而这味中药妙品就是今天的主角
——艾叶
民间有“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的说法,古人使用艾草驱邪的民俗流传至今,而在中医药领域,艾叶则是一味临床治病、居家保健的良药。
本期我院副院长、针灸学科带头人、博士生导师老锦雄教授为大家详解具有“温经散寒、舒筋止痛”功效、被誉为“灸百病”的艾叶。
艾,又名冰台、艾蒿、家艾等。2020版《中国药典》规定艾叶为“菊科植物艾Artemisia argyi Lévl. et Vant.的干燥叶”,于夏季花未开时采摘,除去杂质,晒干。艾叶的产地分布全国大部分地区。其中又以湖北蕲州产者为佳,称“蕲艾”。
艾温有小毒
多用且多效
艾叶,味辛、苦,性温,有小毒。归肝、脾、肾经。其药用价值首载于魏晋时期《名医别录》,具有温经止血、散寒调经、安胎、祛湿止痒之功效,可用于虚寒性疼痛、出血、胎动不安、疮疡等症。
现代药理学发现,艾叶的主要活性成分为挥发油,此外还含有鞣质、黄酮、甾醇、多糖、微量元素及其他有机成分。艾叶油有平喘、祛痰、镇咳、抗菌、抗过敏、镇静等多种药理活性。临床上能够治疗妇科疾病、呼吸道疾病、皮肤科及风湿痹痛类等多种疾病。
艾为灸之本
温针建奇功
艾草一方面可入汤剂,另一方面常用于灸法,早在《黄帝内经》中已有记载。其中《灵枢·经水》篇述“其治以针艾”,可见这时已将“艾”作为“灸”的代名词。《医学入门》云:“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灸法具有中药与针刺不具备的优势,而针刺与艾灸联合使用,特别是温针灸,更能达到“针到病除”的良效。而由于岭南气候湿热,瘴气偏盛,多有瘟疫流行,从古至今,岭南医家多用艾灸方法防治疾病。
目前佛山市中医院针灸科根据不同疾病特点,全面灵活地开展了温针灸、麦粒灸、隔附子饼灸、隔牵正饼灸、悬灸、督脉灸等诸多传统灸法。而针灸科的灸法技术水平亦得到世界针联的认可和青睐,成为世界针灸联合会全球范围内的第11个传统灸法培训基地,标志着佛山市中医院针灸科的临床、科研实力走在了全国针灸专业领域的前列。
督脉灸
据老锦雄教授传承弟子、针灸二科副主任邓聪主任中医师介绍,老锦雄教授在30多年的针灸临床中,结合岭南环境气候特点,重视灸法(尤其是温针灸)的运用,首创“岭南培元养心灸法”,鉴于其临床及学术的突出成绩,老锦雄教授被授予广东省针灸学会“岭南灸法名匠”称号。
药理实验证明温针灸具有增强免疫、抗肿瘤、防治脑血管疾病等作用,还具有抗溃疡、促消化、镇痛、解热等药理作用。温针灸已广泛应用于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妇产科、心脑血管类、骨伤及风湿类、皮肤科等多种疾病的临床治疗,真可谓“灸治百病”也。
老锦雄为患者进行温针灸
针与药结合
妇科多显效
01
功能性子宫出血
异常子宫出血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症状,约30%的女性会出现异常子宫出血,青少年或绝经前女性尤为常见。
若妇女出现月经过多之虚寒证,经血色淡质稀,淋漓不止,或伴头晕眼花,夜寐梦多,手足发麻,面色少华、舌淡苔白,脉细无力,可用东汉著名医家张仲景的胶艾汤。方中艾叶和煦通畅,逐湿除寒,暖补血海,而调经络;再合四物汤、阿胶、甘草,以凑调理冲任,养血补血之效。
在针灸方面,可于关元、脾俞、肾俞、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行灸。
02
原发性痛经
痛经是常见的妇科疾病,其中功能性痛经占90%以上,严重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极大的影响。
中医认为经期前后,血海由满盈而泄溢,气血由盛实而骤虚,子宫、冲任气血变化较平时急剧,易受致病因素的影响,导致子宫、冲任气血运行不畅而失与濡养,不通或不荣而痛。
对于寒凝血瘀的患者,除普通针刺外,可在关元、中极、次髎、足三里、三阴交行温针灸。因艾叶的药性偏温,加上艾火残生的热力,通过经络腧穴的温热刺激,能疏通经络,温经散寒,补气养血,缓解“不通”“不荣”引起的痛证。
文章来源:《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网址: http://www.zgxdywyyzz.cn/zonghexinwen/2022/0301/2301.html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投稿 |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编辑部|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版面费 |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论文发表 |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